什么是永久基本农田

一、 什么是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从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到2020年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基本农田前面加上“永久”二字,体现了国家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视。

永久基本农田重点是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口粮生产。原国土资源部等国务院7个部门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将基本农田上的农业结构调整严格限定在种植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生产)范围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下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指出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并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国家从政策层面进一步突出永久基本农田的地位和作用。


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标准

国家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作出了具体规定。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以及经依法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本条第(二)项规定的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形,不同的人对本项的规定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影响着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

“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的情形是否需满足“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条件;倘若认为不需要满足“水利与水土保护设施条件”,村庄规划内,或者附近的农田能划分永久基本农田予以保护,从而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例如,在耕地补偿开垦中,不少地区在村庄规划范围内,或者附近开垦耕地,并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予以保护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章规定了农产品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提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的区域;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通常集中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例如,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可以评价为活动频繁区。

2021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等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分批次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该规定意味着,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仅有农用地,没有基本农田。

相关文章

相关解决方案

15825505311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